【加拿大天时周刊北京报道】传递基层声音 凝聚发展共识
聚焦两会
2025年3月11日下午14:00至14:40,在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北侧,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闭幕会前的第三场“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这是本届全国人大会议最后一场代表与媒体互动环节,来自不同领域的6名全国人大代表直面中外记者,结合履职实践讲述中国发展故事,回应社会关切。

本次“代表通道”是大会闭幕前的最后一场代表集中采访活动,旨在通过基层代表的视角,展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成果。活动时长40分钟,与下午3时举行的闭幕会紧密衔接,为会议闭幕营造了凝聚共识的舆论氛围。

全国人大代表赵昭:
生态循环农业带动乡村致富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南阳雅民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昭扎根基层15年,从50头牛起步,打造种养结合生态链,实现年饲养肉牛4000头,流转土地2000亩。通过粪污资源化利用发展双孢菇、蚯蚓养殖,带动500余户村民增收,助力200多户脱贫。面对疫病与市场波动,她以“负重前行”的韧劲破局,呼吁青年投身农业:“乡村振兴需要打破传统生产方式,用创新激活乡土动能。”其履职方向始终围绕“让农业有奔头、农民有吸引力”。

全国人大代表樊九平:
“五心调解法”筑牢基层和谐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延安桥镇村党支部书记樊九平23年调解纠纷2000余起,被群众称为“樊公道”。他总结“信心、公心、耐心、细心、初心”调解法,推动全县建立80多个“樊九平式”调解室,实现“矛盾不出村”。作为村支书和代表,他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誓言“把屁股端端坐在百姓这一面”,以千家平安、万户和谐为目标,织密基层治理网络。

全国人大代表谭新萍:
订单农业激活“网红村”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萍乡茅店村党总支书记谭新萍带领村民建设冷链配送中心,引入订单农业,解决农产品滞销难题,实现“种多少、收多少”。联合省粮油集团打造联名大米品牌,依托武功山景区发展民宿,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该村登上央视《山水间的家》,撂荒地变“订单田”,闲置民房成网红民宿。她表示:“畅通零散农户销售渠道,让‘土疙瘩’变‘金疙瘩’,是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

全国人大代表王秀英:
30年攻坚“沙窝子变吨粮田”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彰武县农艺师王秀英深耕沙化治理30年,推动三北防护林向科尔沁沙地腹地推进13公里,风速降低25%。她创新“光伏治沙+作物轮作”模式,在沙地种出亩产超2000斤的玉米,打造2万亩治理示范区。2023年提出“光伏治沙生态修复”建议被国家采纳,助力建成省级系统治理示范带。她感慨:“沙窝子长出‘吨粮田’,乡亲们的笑脸就是治沙最好的答卷。”

全国人大代表卓娅·巴合提:
数字化守护文物“生命”
全国人大代表、新疆阿勒泰文博院馆员卓娅·巴合提推动岩画类文物数字化保护,建立2000余处岩画病害数据库。她守护的墩德布拉克岩画亮相北京冬奥会,金翼兽饰等文物印证丝路民族交融。参与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完成天山南北50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详实记录。她强调:“新《文物保护法》为文化遗产撑起‘保护伞’,让文物‘活起来’就是守护中华文明根脉。”

全国人大代表李东林:
科技创新驱动轨道交通产业升级
全国人大代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东林致力于轨道交通装备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他带领团队攻克轨道交通安全、动力、控制等关键技术难题,实现功率芯片、算法软件等核心部件自主化,支撑中国轨道交通全面领先。他强调,要实现科技成果的“高效率转化”,关键在于“聚变”与“裂变”。通过构建“产学研”生态,加速成果转化;依托轨道交通技术积累,孵化新兴产业,助力国家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同时,要加强科技人才供给,打造创新高地,提升高端装备产业竞争力。
结语:以基层创新作答时代命题
随着第三场“代表通道”落幕,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进入闭幕议程。代表们带着调研成果而来,携着民生期盼而归,这场40分钟的问答互动,不仅传递着基层声音,更凝聚起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天时周刊》官网站
我们一起看世界!

《天时周刊》隶属于加拿大天时传媒公司,英文名Multicultural Herald ,是加西地区唯一中英双语刊物。报道范围涉及加拿大三级政府,受众范围覆盖埃德蒙顿、卡尔加里、温哥华、维多利亚、多伦多等多个主要城市。天时传媒荣获国际华媒联盟理事单位,2023年成为国务院侨办“海外媒体论坛”受邀单位、博鳌论坛女性文化品牌国际影响力受邀海外媒体单位。2022年,天时传媒被加拿大多元文化联盟授予年度媒体进步奖和优秀记者奖。2023年,天时传媒拍摄的纪录片《竞选之路》(英文名《Candidate》)荣获 2023 北美国际青年电影节纪录片提名奖、2023年世界电影节特殊贡献奖。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