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周刊周浩报道】6月4日,由成都市归国华侨联合会、电子科技大学统战部、电子科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共同主办的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交流会在电子科大西区科技园隆重举行。成都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凌刚,电子科技大学党委统战部部长杨敏,电子科大侨联主席、基础与前沿研究院院长王志明,学校资产公司总经理张琦出席会议。
会议由电子科大西区科技园副总经理唐海韵主持,成都海归协会、天府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工商银行成都分行、华创证券公司、以及学校海归新侨专家、教授共计40余位代表参与交流。
校企同行,“侨”资源促转化
在园区展厅,唐海韵围绕园区具体发展概况及园区通过科创公园“126”号服务体系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的具体措施,向与会嘉宾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带领嘉宾参观了园区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典型案例——园区企业车规级实验室。
她表示,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大学科技园的核心功能之一。目前,园区紧抓“政策扶持、金融服务、概念验证、项目孵化、人才验证”等诸多环节,完成共建人才合作基地4个、辅导高校项目50余个,落地多个校友企业及开展数场暑期线下创业训练营。
通过此次交流,希望能进一步发挥高校侨务资源富集的优势,凝聚起全市侨界最大合力融入发展大局,进一步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加快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产科融合,“侨”动力克难点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离不开各方合力助推。为深入推进各方交流,园区举行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交流座谈会。
交流会上,凌刚表示,国家大学科技园这类公共服务平台作为链接大学与企业、地方的重要载体,不仅要依托高校,将电子科大的科教智力资源与市场优势、创新资源紧密结合,还要充分挖掘侨联资源,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发挥华侨华人作用。通过高校、海归新侨高层次人才、国家大学科技园和企业共同努力,积极探索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新路径,为成都市高质量发展注入“侨”动力。
杨敏表示,电子科大作为海归新侨专家学者人才高地,拥有雄厚的技术、资金和国际视野。此次活动搭建的涉侨发展平台,不仅能够助推各界在思想层面的凝聚,同时,促进各方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上的联合,推动侨界专家、学校统战工作在服务中心大局中彰显价值,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篇章努力作出更大贡献。
张琦表示,随着教育部提出国家大学科技园要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支撑师生创新创业的“双中心”的战略要求,我们国家大学科技园一定要依托学校电子信息领域特色优势,参与学校及各方有组织的推动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把我们国家大学科技园打造成为产教融合引领地、师生创新创业实践地、技术转移承载地、科技企业孵化和产业生态培育地。
为侨架桥,“侨”智慧建高地
依托侨务优势,推动对外发展合作。活动特邀天府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主任李万鹏分享该中心在打通国内外技术转移通道、构建国际技术转移平台、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的具体措施与优秀成果,帮助专家学者与海外政府机构、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业建立联系,助力智慧成果走向海外。
华创证券四川分公司副总经理陆地带来华创证券在科技成果封装及转化思路方面的分享,并展示具体成果案例,帮助各位专家学者开阔以科技金融为驱动,通过技术转化赋能实体经济的转化思路,以推动海归新侨技术成果落地,最大程度发挥高校侨界专家学者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
成都海归协会会长助理曹然在会上发布了其正在建设的“成都海归新侨筑梦中心”。该中心以“梦享汇大数据平台”为核心,通过全球优质科创人才库、技术成果库及专家资源库的搭建,链接国内央企、国企及上市企业等雄厚资源,以加速科技成果产品化、产业化及资本化的发展,为海归新侨高层次人才提供了全方位、全生态、全链条服务,推动侨智与地方、企业高效对接。
王志明指出,高校是海归新侨高层次人才以及专家学者的富集地,我们通过基础与前沿研究院和电子科大科技园在人才培养、项目孵化等方面的合作,找准了侨联工作与国家重要迫切需求的切入点。校侨联将会持续探索,依托大学科技园这个高效创新平台,推动侨智与地方、企业对接,不断加深、做实技术转移转化等方面的工作,把传统优势变为当前和未来发展优势,为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以王文丽教授为代表等到场嘉宾纷纷表示,此次活动紧抓侨联资源优势与国家重要迫切需求为切入点,为提升成果质量,强化科技成果源头供给,精准搭建了供需桥梁,未来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不再“孤军奋战”。
最后,凌刚呼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要打通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堵点,各方力量缺一不可,期待侨界专家学者后续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方面的发力,将“侨”优势转化为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