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周刊最美中国行】2023年10月,加拿大《天时周刊》受邀参加由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四川省人民政府和中国新闻社主办的第十一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作为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华文媒体代表还分赴四川、河北、云南、贵州等地考察和采访,深度了解、感知中国。《天时周刊》公众号特别制作专题报道——“感知中国·踔厉奋发”,跟随《天时周刊》社长谢琰一起感受大美中国!
“感知中国·踔厉奋发”
探秘国家级非遗:
宁津杂技
宁津县位于山东省西北部鲁冀交界处,东邻乐陵市,南连陵城区,西与北以漳卫新河为界,与河北省吴桥县、东光县、南皮县隔河相望,总面积833平方千米。
宁津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东魏天平元年(公元534年)置胡苏县,为宁津建县之始,至今已有近1500年的历史;唐朝中期称临津,金天会六年(公元1128年)改名宁津。宁津县是国务院命名的第一批“全国文化先进县”。
宁津杂技源自宁津西境以黄家镇为中心的南北八寨,历史悠久,汉代文献中有所记载,到清代,已经闻名遐迩。它来自民间,源于生活,是宁津人民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精明睿智的结晶。
随着运河的开凿通航,杂技艺人南下北上,流布全国,使宁津杂技得以融贯南北,杂糅多种文化形态,集民间武术百戏于一身,以其久远的发展历史、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厚的文化底蕴、精湛的演出技艺,对中国杂技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宁津杂技在与乡土文化、江湖文化、运河文化和异域文化的融合中,形成了行业组织、演艺形态、信仰禁忌、行规流派、行业语言、技艺传承等系统完善的文化体系。素有“千台戏”之誉的黄家镇杂技古会,历史悠久,规模宏大。
宁津杂技质朴粗犷、刚柔相济,凸显“惊、险、奇、美、新”五大艺术特色,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观赏价值和文化价值。宁津杂技门类齐全,具有表演类、魔术类、马戏类、驯兽类四个类别,其中表演类有60余个节目。古老中幡、柔术叼花和滚灯、空中飞人、爬竿、钢丝高车、叠罗汉、走钢丝、蹬技、地圈、对口叼花等十余种节目多次在国内外演出中深受观众喜爱及业内人士赞誉。
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关怀下,宁津杂技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建立了县杂技艺校和杂技团,先后为全国各级艺术团体培养和输送了2000余名杂技人才,其中有大批演员、学员成为各地业务骨干,20余名演员分获国内、国际杂技大奖。宁津杂技团近几年先后赴韩国、沙特、俄罗斯、泰国等多个国家演出,对增进中外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1995年,宁津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杂技)之乡。2005年,宁津杂技被山东省定为首批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2008年,宁津杂技正式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天时周刊
我们一起看世界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