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运河畔寻回失落的天籁——箜篌


【天时周刊大美中国行三】2023年10月,加拿大《天时周刊》受邀参加由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四川省人民政府和中国新闻社主办的第十一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作为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华文媒体代表还分赴四川、河北、云南、贵州等地考察和采访,深度了解、感知中国。《天时周刊》公众号特别制作专题报道——“感知中国·踔厉奋发”,跟随《天时周刊》社长谢琰一起感受大美中国!


“感知中国·踔厉奋发”


箜篌,

这两个字您读对了吗?

kōng hóu


# 认识箜篌 #


箜篌,又称坎侯或空侯,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在古代除宫廷乐使用外,在民间也流传。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琴弦一般系在敞开的框架上,用手指拨弹。


卧箜篌


竖箜篌


凤首箜篌


箜篌在我国最早是宫廷雅乐,西汉刘向的《世本作篇》记载,商朝纣王的乐官“师延”制作出了卧箜篌。春秋时期,卧箜篌广泛流传,作为封地的齐、鲁二地也受到了箜篌文化的影响。箜篌能够在齐鲁大地上继承和发展,得益于京杭大运河的开通。京杭大运河山东段的主要途经城市是德州、临清和聊城。隋唐时期,京杭大运河把北方文化带到了南方,同时在吸收了南方音乐后,又将箜篌带入北方,这个交融的过程中,箜篌是大运河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南北文化融合的标志。可惜宋明以来,因官方限制、造价昂贵、缺少传承人等原因,箜篌日渐衰微,直至清代完全失传,绝响达300年之久。




20世纪以来,我国音乐界有识之士竭力复兴这项古老的乐器艺术。1980年,中国文化部和中国音乐家协会组建“箜篌改革小组”,乐平秋(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竖琴和箜篌教授)全转调箜篌试制成功,乐老师在沈阳音乐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先后创建了全转调箜篌专业。古老而神秘的箜篌穿过2000多年的迷雾,天籁之音重现人间。


箜篌非遗文化传承人 孟颜女士

与《天时周刊》社长 谢琰 合影


如今,在德州,就有人在演奏箜篌,并致力于推广和普及这种乐器。她,就是孟颜。孟颜,祖籍山东莱州,2004年随家人来到德州,从事古筝教学。一次偶然机会,她开始了解并热衷于研究箜篌。2017年,孟开始沿着丝绸之路进入中原地区和河西走廊,遍访箜篌足迹。今天,她作为箜篌非遗文化传承者一直活跃在育人一线上,带领箜篌走入学校、走上舞台。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箜篌这一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至此,箜篌复兴火种正在这座运河流过的城市播撒,运河两岸重新响起箜篌这穿梭千年的古韵。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唐代诗人李贺的名篇《李凭箜篌引》,描写音乐生动形象,名句迭出,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天时周刊


我们一起看世界


9 次查看0 則留言

Yorumlar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