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加拿大——文化差异让我哭笑不得
- 天时周刊融媒体

- 7月7日
- 讀畢需時 5 分鐘
【天时周刊】
如果你问我移民加拿大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你:不是语言,不是找工作,也不是寒冷的冬天——是文化差异。准确来说,是那种让你“脑袋知道但身体反应不过来”的微妙落差。
刚来的时候,我以为自己准备得很好。毕竟在国内学了那么多年英语,考过雅思、背过口语模板,自信满满地以为“文化适应”不过就是多说句“Sorry”而已。
结果,没想到“文化差异”比寒流还冷得彻骨,比税单还复杂。
第一课:边界感不是高冷,是基本操作
在国内,我们聊天讲究“热络”:结婚了吗?工资多少?孩子上几年级?这不是八卦,是关心啊!
于是刚来加拿大没几天,我在办公室茶水间热情洋溢地对一个看起来很“和善”的女同事说:“你看起来好年轻,生几个孩子啦?”
她脸上的笑容僵了一秒:“呃……I prefer not to discuss that.”
然后,气氛一度冷得可以冻咖啡。
事后我上网查了一圈,才发现“边界感”这个词简直就是加拿大人的社交守则。问年龄、婚姻、收入、家庭背景——统统是“red flag”。就连夸人都要小心翼翼,免得触碰敏感点。
我瞬间觉得,自己在国内像是个“人间小暖炉”,在这里却变成了“社交火灾隐患”。
第二课:个人主义的真相
有一次邻居家的孩子在我家门口摔了一跤,我本能地冲上去,扶他起来,还顺手掸了掸他的裤子,说:“没事,阿姨带你去找妈妈。”
结果他眼睛一瞪,撅着嘴说:“Don’t touch me!”
我当场愣住,像被冻雨拍了一脸。
后来他妈妈来了,居然还对我道歉:“Sorry, he’s really learning about personal space at school.”
那一刻我才明白,在这个国度,从小教育的就是“这是我的身体,这是我的界限。”人家孩子从幼儿园起就知道“我的空间,我做主”,不像我小时候,哪怕被邻居阿姨强行亲脸蛋也只能尴尬地干笑。
加拿大的“个人主义”并不是冷漠,而是一种从小建立的“我尊重你,你也别越线”的规矩。我逐渐理解了,也开始习惯了:点外卖不用问师傅累不累,搭电梯不用强求聊天,买东西不用怕被人“误会热情”。
第三课:不会“谦虚”的人类真实
在一次社区写作班上,老师要求我们每人朗读自己的短文。轮到一个金发大叔时,他自豪地说:“This is my best piece. I think I captured the emotional arc very well.”
我瞪大眼睛:这……这不就是“自夸”吗?
更让我震惊的是,所有人都鼓掌点头,称赞他的“self-confidence”。
轮到我时,我谦虚地说了一句:“Just something simple, nothing special.” 结果没人认真听,我自己也读得越来越没底气。
课后老师私下告诉我:“Don’t downplay your work. If you don’t believe it’s good, others won’t either.”
我恍然大悟:原来这里不是提倡“谦虚”,而是“自信”;不是怕你说得太满,而是怕你不敢说。
从那以后,我开始练习直视别人眼睛说:“Yes, I’m proud of this.” 尽管说出口的时候脸还是有点烫,但心里却很踏实。
第四课:陌生人式温柔让我想家又安心
当然,加拿大并不总是“冷淡与边界”。有一次我在地铁站弄丢了钱包,站在那里快哭出来时,一个满头银发的老爷爷走过来,问我是不是需要帮助。他不仅借我手机打电话,还陪我等到朋友来接我。
他说:“In Canada, we try to look out for each other.”
那一刻我鼻子一酸。是啊,这种不打扰你生活、不越界,但在你真正需要时毫不犹豫伸出援手的温柔,是加拿大式的人情味。它不像国内那么热辣直接,却细水长流、柔而有力。
如今我已经来了三年,慢慢学会了用脚后跟按天车门、提前和邻居约时间访客、给每一封邮件加上一句 “Hope this finds you well”。
偶尔我还是会怀念那种没有边界、没有剧本、没有防备的生活;但更多的时候,我会因为这个国家的规则、秩序与尊重,而感到安心与感动。
文化差异没能把我逼疯,反而让我成为了更懂自己、也更能理解别人的人。
哦,加拿大——谢谢你用边界教我尊重,用自由教我自信,用陌生人的善意,让我在异乡,也能感受到家的温度。
—— 文 / 张佳佳
欢迎参加《戏说加拿大/Ha Ha! Canada》征文活动!用笔来书写你的独特的加拿大故事!
无论你在温哥华的细雨中感到惆怅,还是在魁北克的雪夜里领略浪漫;无论你穿行于安大略的地铁与校园,或漫步在新斯科舍的港湾与老街;无论你曾在阿省与萨省仰望星空,或在曼尼托巴的湖畔垂钓黄昏;无论你热爱新不伦瑞克的双语社区,或在爱德华王子岛的红土与海风中安家;无论你远居纽芬兰与拉布拉多的东海岸边陲,或在初来乍到的日子里踟蹰前行,还是早已在枫叶国落地生根、建立自己的世界,我们都欢迎你的声音!

《戏说加拿大 / Ha Ha! Canada》中文散文征稿启事
你是否曾因一句英语表达闹出笑话?是否在超市、社区、办公室感受到文化差异的震撼?是否想用中文写下你在加拿大生活的真实故事?
我们正在寻找你——愿意用笔记录移民生活的喜怒哀乐,呈现文化碰撞背后的现实与思考,用中文述说加拿大的“另一面”!
征稿目的
通过中文非虚构写作,活跃加拿大华人社区文化生活,记录社会、文化差异对移民带来的真实冲击,帮助新移民更好地理解并融入加拿大本地社会。
征稿要求
作者身份: 需持有加拿大合法身份(永久居民、公民、留学生或持工签等合法身份)
作品内容:
体裁为非虚构类中文散文
内容不限,但须围绕在加拿大工作、生活中遇到的文化、社会差异。
可幽默、感人、深刻、批判,鼓励真情实感的表达。
字数要求: 每篇1500–3000字
作者权益与签约说明
入选作品将由《戏说加拿大 / Ha Ha! Canada》编辑委员会(下称编委会)正式出版(中英文双语对照)。
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编委会拥有使用权。
作者无需缴纳任何费用。
所有出版、发行、宣传等费用由编委会全权承担。
作者不获得稿酬,但将免费获赠中英文版书各两本。
投稿方式
邮件主题请注明“投稿 + 作者姓名”
稿件末尾请附上作者简介(200字以内)、联系电邮及现居住地所在的城市及省(如:多伦多,安省)
投稿时间
即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止
评审与入选通知
所有来稿将由编委会统一评审。
入选作品将于2026年2月前通过电邮通知作者。
计划于2026年底前出版发行,并在多伦多、温哥华、蒙特利尔等多个城市举办新书分享会和相关宣发活动。
无论你在温哥华的细雨中感到惆怅,还是在魁北克的雪夜里领略浪漫;无论你穿行于安大略的地铁与校园,或漫步在新斯科舍的港湾与老街;无论你曾在阿省与萨省仰望星空,或在曼尼托巴的湖畔垂钓黄昏;无论你热爱新不伦瑞克的双语社区,或在爱德华王子岛的红土与海风中安家;无论你远居纽芬兰与拉布拉多的东海岸边陲,或在初来乍到的日子里踟蹰前行,还是早已在枫叶国落地生根、建立自己的世界,我们都欢迎你的声音!
用中文写出你心中的加拿大,让世界看见我们的故事!
——《戏说加拿大 / Ha Ha! Canada》编辑委员会 敬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