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行走中国|成都:开放通道与新兴产业如何重塑中国西部经济版图
【天时周刊】行走中国·2025海外华文媒体川渝行 特别报道(9) 成都新兴产业与开放通道 共绘“一带一路”新图景 从亚蓉欧国家商品馆的“迷你进博会”到中欧班列编织的“全球物流网”,从储能技术出海到数字文创崛起,成都正以多元路径构建亚欧经贸文化桥梁。...

天时周刊融媒体
8月1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行走中国|成都东部新区如何奏响“未来之城”崛起乐章?
【天时周刊】行走中国·2025海外华文媒体川渝行 特别报道(8) 成都东部新区“火力全开”: 赛事激情、产业动能、文化魅力交织, 奔赴未来之约 世运东风,激活发展新动能 8月7日至17日,第12届世界运动会将在成都举行,三岔湖将作为水上赛区,迎来动力冲浪板、...

天时周刊融媒体
7月30日讀畢需時 5 分鐘


行走中国|成都“双引擎”发力 活力满满
【天时周刊】行走中国·2025海外华文媒体川渝行 特别报道(7) 成都: 数字文创与体育产业双轮驱动, 展现蓬勃发展活力 数字文创:成都高新区的产业新名片 在成都高新区,数字文创产业已成为当地数字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聚焦游戏电竞、动漫影视、数字音乐、超高...

天时周刊融媒体
7月29日讀畢需時 5 分鐘


行走中国|聚焦“新升科技”,探寻中外合作新契机
【天时周刊】行走中国·2025海外华文媒体川渝行 特别报道(6) 走进德阳民企: 愿为促中外经贸合作搭桥 行业领军:深耕塑包,实力斐然 “新升科技”创立于1995年,作为四川新升投资集团的核心子公司,始终专注于塑胶包装业务。多年来,公司凭借卓越的技术与优质的...

天时周刊融媒体
7月28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行走中国|探桂湖古今,品三星堆古韵
【天时周刊】行走中国·2025海外华文媒体川渝行 特别报道(5) 桂湖: 古今交融,城市中的心灵栖息地 踏入位于成都市新都区的桂湖,夏日的燥热瞬间被这片清幽驱散。两株相传由明代状元杨升庵所植的连理紫藤枝蔓交缠,在空中铺展出约500平方米的绿荫,形成壮观的紫藤...

天时周刊融媒体
7月27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行走中国|广元,把蜀道故事讲给世界听
【天时周刊】行走中国·2025海外华文媒体川渝行 特别报道(4) 聚焦广元,奏响蜀道文化国际传播强音 利州:烟火老街,体验民俗风情 在利州区的罗家老街,浓郁的烟火气息扑面而来。华文媒体一行在当地师傅的悉心指导下,纷纷挽起袖子,动手尝试制作火烧馍,亲身感受传统...

天时周刊融媒体
7月26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行走中国|翠云廊:古蜀道上的千年诗画
【天时周刊】行走中国·2025海外华文媒体川渝行 特别报道(3) 探秘翠云廊: 于古蜀道邂逅千年历史与文化之美 翠云廊始于秦汉,完备于明,是罕见的人工造植的古老行道树群体,被誉为“蜀道灵魂”“国之珍宝”。8000余株千年古柏分排左右,如云的大树下掩映着两三米...

天时周刊融媒体
7月25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行走中国|巴山大峡谷:一场跨越山海的视觉与心灵盛宴
【天时周刊】行走中国·2025海外华文媒体川渝行 特别报道(2) 巴山大峡谷 一场跨越山海的视觉与心灵盛宴 巴山大峡谷,宛如一颗镶嵌在华夏大地上的璀璨明珠,总面积达575.1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就占298.3平方公里,是国家AAAA级景区。这里的地形地貌独具...

天时周刊融媒体
7月25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行走中国|探秘四川达州,邂逅巴文化与生态之美
【天时周刊】2025海外华文媒体川渝行 特别报道(1) 探秘四川达州,邂逅巴文化与生态之美 达州,作为巴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境内宣汉罗家坝遗址堪称川东北乃至全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巴文化遗址。罗家坝遗址博物馆作为我国首个巴文化主题专题博物馆,以实物与遗址...

天时周刊融媒体
7月24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风物中国:崇山峻岭,巍峨于天地之间 —— 扎尕那大景区
【天时周刊甘南报道】2025海外华文媒体甘南行特别报道(11) 当汽车沿着蜿蜒的山路驶入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益哇乡境内,一片被群山环抱的奇特地貌突然出现在眼前 —— 陡峭的岩壁如刀削斧凿般围起一片天地,翠绿的草甸与错落的村舍在其中安然舒展,仿佛进入了一座...

天时周刊融媒体
7月14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风物中国:阿万仓湿地,黄河的母亲
【天时周刊甘南报道】2025海外华文媒体甘南行特别报道(10) 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境内,阿万仓湿地如一块巨大的绿毯铺展在黄河上游,这里不仅是黄河水源涵养的核心区域,更是维系整个流域生态安全的关键屏障。走进这片湿地,感受它从生态退化到整体复苏的蜕变,...

天时周刊融媒体
7月14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风物中国:江山如画,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下的多民族小镇 —— 高原明珠,郎木寺镇
【天时周刊甘南报道】2025海外华文媒体甘南行特别报道(9) 在甘青川三省交界的群山之间,郎木寺镇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高原之上。这里,藏、汉、回等多个民族的居民世代相守,他们在多元文化交融中,走出一条 “民族团结花开遍地,文旅融合赋能发展”...

天时周刊融媒体
7月14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风物中国:中国名马的家乡 —— 甘肃河曲马场
【天时周刊甘南报道】2025海外华文媒体甘南行特别报道(8) 河曲马场景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南与曼日玛为邻,西北与欧拉镇接壤,东以黄河为界与四川省若尔盖县辖麦乡、麦溪乡依水相连。距离玛曲县城仅12公里,是离城市最近的湿地草原。古称“玛麦玉龙松多...

天时周刊融媒体
7月12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风物中国: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 尕海湖的生态奇迹
【天时周刊甘南报道】2025海外华文媒体甘南行特别报道(7) 2000年,尕海湿地被国家列入中国重要湿地名录,2011年9月成功申报为国际重要湿地,成为全国第41块、甘肃省首块国际重要湿地。尕海国际重要湿地及其泥炭资源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储水、供水特别是储存碳...

天时周刊融媒体
7月12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风物中国:山鸣谷应,又拨动谁的心弦 —— 水光山色的卓尼大略沟
【天时周刊甘南报道】2025海外华文媒体甘南行特别报道(6) 巴郎鼓舞,藏语称“莎姆舞”,意为广场上表演的一种祈祷平安的舞蹈,“巴郎鼓”舞是流行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境东部藏巴哇、洮砚两乡藏族群众中的一种民间歌舞,在卓尼当地藏语统称为“莎目”,是吐蕃古...

天时周刊融媒体
7月12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风物中国 :天池冶海 —— 青藏之窗,甘南之眼,一生必须来见一次的波澜壮阔
【天时周刊甘南报道】2025海外华文媒体甘南行特别报道(5) 天池冶海。位于白石山与庙花山之间,是冶力关旅游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内的重要景观,属于高山堰塞湖,是距今1.1万年前由地震诱发石门河左岸山体大滑坡形成的高山湖泊。藏语为“阿玛周措”,意为母亲圣...

天时周刊融媒体
7月12日讀畢需時 1 分鐘


风物中国:远离喧闹都市,一品小桥流水人家的风雅 —— 依山傍水的庙花山村
【天时周刊甘南报道】2025海外华文媒体甘南行特别报道(4) 庙花山村位于八角镇西南面,与天池冶海及冶力关风景区相邻。距离省城兰州约160公里,州府合作约120公里,海拔约2400米-3700米,年降水量560毫米左右,无霜期180天,年平均气温6℃-10℃...

天时周刊融媒体
7月11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风物中国 :科技改变生活 —— 华羚乳品科技,民族品牌的骄傲
【天时周刊甘南报道】2025海外华文媒体甘南行特别报道(3) 技术壁垒与行业地位:作为“全国牦牛奶粉销量第一”的企业,华羚的核心技术优势是什么?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具体成果如何转化? 作为国内唯一一家牦牛乳研究院,中国牦牛乳研究院聚焦两个...

天时周刊融媒体
7月10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风物中国 :一川草色青袅袅,绕屋水声如在家 —— 草原的蓝天白云很想你
【天时周刊甘南报道】2025海外华文媒体甘南行特别报道(2) 美仁大草原景区位于合作市东面,距合作市38公里,由三个景点组成,也是合冶公路通往康多大峡谷和莲花山等景区的必经之地。平均海拔3500米,年最高气温18℃,最低气温-30...

天时周刊融媒体
7月9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风物中国 :拉卜楞寺文物保护进行时 “世界藏学府”续写三百年史诗
【天时周刊甘南报道】2025海外华文媒体甘南行特别报道(1) 嘉样旦巴 拉卜楞寺讲解员 六大学院:闻思学院 续部下学院 时轮学院 藏医学院 喜金刚学院 续部上学院 藏医学院将命脉刻进木质星图 时轮学院用唐卡编织宇宙 周华道吉 夏河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拉卜楞寺文保修护现场负责人...

天时周刊融媒体
7月8日讀畢需時 1 分鐘
bottom of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