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请转发这首公益歌曲《只此青绿中》
【天时周刊报道】COP30公益歌曲《只此青绿中》,唱响青绿之约! http://www.chinanews.com.cn/edu/shipin/cns/2025/11-10/news1034699.shtml 2025年是《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当地时间11月10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在巴西贝伦开幕。COP30是推动《巴黎协定》全面实施的关键节点,将为气候治理下一个十年指明方向。一首公益歌曲《只此青绿中》,献给COP30。 (请复制上方链接,在浏览器中打开) 《天时周刊》官网站 www.cmhnews.ca 我们一起看世界! 约访邮箱info@cmhnews.ca 《天时周刊》隶属于加拿大天时传媒公司,英文名Multicultural Herald ,是加西地区唯一中英双语刊物。报道范围涉及加拿大三级政府,受众范围覆盖埃德蒙顿、卡尔加里、温哥华、维多利亚、多伦多等多个主要城市。天时传媒荣获国际华媒联盟理事单位,2023年成为国务院侨办“海外媒体论

天时周刊融媒体
11月11日讀畢需時 1 分鐘


“上帝”关门了
【天时周刊报道】—— 37年后,火锅不再沸腾 中国天津首家四川火锅“上帝厨房” 享誉全城37年后将于今年底正式闭店,记忆中的温热美食即将成为回响。其同名注册品牌所有权,相关商誉资产以及核心商标定于11月10日经由鼎天拍卖行公开拍卖。 上帝厨房自1988年开业至今,已从创始人夫妇传至第二代,店名取自“顾客就是上帝”的淳朴商业理念。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中国,市场经济运行不过十年,私营饭店方兴未艾,其审美和商业认知之超前可见一斑。而上帝二字又暗合了西方传统文化里的神,赋予了这间小小食铺一丝被天意眷顾的哲学意味。而今在中国,由于种种原因,“上帝”一词不再被允许注册为任何商标的名字,历经两代人的商标注定已是绝响。 这次拍卖对于整个天津,乃至中国餐饮业来说都是一次崭新的尝试,“上帝厨房”商标的稀缺性与其广大的市场基础提醒着人们,它所承载的已经远远超过一个餐饮品牌的口味和信誉,更有文化,情感羁绊,乃至人们对一个城市的味觉记忆。在上帝厨房超过一半的都是老客和回头客,在邻里街坊长大的小孩子,早年天津卫的老吃家

天时周刊融媒体
11月10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去兰州|敦湖温泉——丝路古道上的康养新地标
【天时周刊报道】“兰州国际传播交流宣传周”联动融合采访活动系列报道(15) 10月19日,“兰州国际传播交流宣传周”联动融合采访活动在甘肃兰州正式拉开帷幕。来自加拿大、新西兰、韩国、德国、爱尔兰、马达加斯加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文媒体代表齐聚一堂,通过实地探访、文化交流与深度报道,向世界展现兰州在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丝路文明中的独特魅力。作为活动参与媒体之一,加拿大《天时周刊》将推出系列专题报道,聚焦兰州水墨丹霞地质奇观、非遗文化体验及国际传播创新实践,助力全球读者感知中国西部的自然与人文之美。 温泉暖韵映新城 近日, “兰州国际传播交流宣传周”联动融合采访活动的海外华文媒体采访团走进兰州新区敦湖温泉,在侏罗纪古海盐泉的氤氲热气中,感受中国西部“温泉+康养+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这场跨越山海的探访,不仅揭开了世界稀缺富硒温泉的生态密码,更见证了兰州从传统工业城市向“国际康养旅游目的地”转型的生动图景。 “水温42℃,PH值7.8,硒含量0.08mg/L——这是全球已知仅有的三处富硒古海盐

天时周刊融媒体
10月24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去兰州|西北“硬核科技”守护人类生命之光
【天时周刊报道】“兰州国际传播交流宣传周”联动融合采访活动系列报道(14) 10月19日,“兰州国际传播交流宣传周”联动融合采访活动在甘肃兰州正式拉开帷幕。来自加拿大、新西兰、韩国、德国、爱尔兰、马达加斯加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文媒体代表齐聚一堂,通过实地探访、文化交流与深度报道,向世界展现兰州在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丝路文明中的独特魅力。作为活动参与媒体之一,加拿大《天时周刊》将推出系列专题报道,聚焦兰州水墨丹霞地质奇观、非遗文化体验及国际传播创新实践,助力全球读者感知中国西部的自然与人文之美。 兰州泰基重离子技术改写全球医疗格局 近日, “兰州国际传播交流宣传周”联动融合采访活动的海外华文媒体采访团走进兰州泰基离子技术有限公司。通过听取企业介绍、实地探访生产与研发场地,媒体大咖们近距离见证了中国医疗科技创新从 “跟跑” 到 “领跑” 的跨越式突破,深刻感受到科技强国战略在西北中国大地上的生动实践。 全产业链自主创新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作为中国最早深耕重离子放疗装备领域的企业,兰

天时周刊融媒体
10月23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去兰州|从 “卡脖子” 到 “链主”:兰州助剂厂以创新点亮化工强国梦
【天时周刊报道】“兰州国际传播交流宣传周”联动融合采访活动系列报道(13) 10月19日,“兰州国际传播交流宣传周”联动融合采访活动在甘肃兰州正式拉开帷幕。来自加拿大、新西兰、韩国、德国、爱尔兰、马达加斯加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文媒体代表齐聚一堂,通过实地探访、文化交流与深度报道,向世界展现兰州在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丝路文明中的独特魅力。作为活动参与媒体之一,加拿大《天时周刊》将推出系列专题报道,聚焦兰州水墨丹霞地质奇观、非遗文化体验及国际传播创新实践,助力全球读者感知中国西部的自然与人文之美。 兰州助剂厂如何以创新重塑全球化工版图 近日, “兰州国际传播交流宣传周”联动融合采访活动的海外华文媒体采访团走进兰州助剂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兰州助剂厂”)。兰州助剂厂股份有限公司承载着中国化工行业自主创新记忆的企业,从 1966 年为解决新中国首套大型乙烯装置催化剂国产化难题应运而生,到如今跻身新三板创新层,凭借其核心产品有机过氧化物助剂,如同 "工业 DNA" 般为全球塑料、橡胶、新能源等产业的关键化学反应提供

天时周刊融媒体
10月23日讀畢需時 5 分鐘


去兰州|西部崛起国际乳业新枢纽
【天时周刊报道】“兰州国际传播交流宣传周”联动融合采访活动系列报道(12) 10月19日,“兰州国际传播交流宣传周”联动融合采访活动在甘肃兰州正式拉开帷幕。来自加拿大、新西兰、韩国、德国、爱尔兰、马达加斯加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文媒体代表齐聚一堂,通过实地探访、文化交流与深度报道,向世界展现兰州在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丝路文明中的独特魅力。作为活动参与媒体之一,加拿大《天时周刊》将推出系列专题报道,聚焦兰州水墨丹霞地质奇观、非遗文化体验及国际传播创新实践,助力全球读者感知中国西部的自然与人文之美。 传祁甘味如何用全产业链"喝"出国际市场 近日, “兰州国际传播交流宣传周”联动融合采访活动的海外华文媒体采访团走进甘肃传祁甘味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实地探访这家以数字化智能化引领行业变革、构建西北乳业全产业链体系的标杆企业。 黄金奶源带上的"智慧乳业"范本 坐落于兰州新区的传祁甘味乳业,依托西北"黄金奶源带"的稀缺自然资源与现代化交通物流网络,打造出占地280亩、总投资20亿元的乳品深加工基地。目前

天时周刊融媒体
10月23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丝路华媒走进厦门:丝路海运谱写新时代篇章;鼓浪屿见证文明互鉴
【天时周刊报道】在结束莆田工艺文化与产业创新的深度参访后,10月17日,参加“2025海丝华文媒体发展论坛”的十六位海内外华文媒体代表抵达厦门,在这座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城市,同时见证了“丝路海运”的蓬勃发展与时任世界文化遗产鼓浪屿的永恒魅力,感受中国在新时代的开放姿态与文明传承。 丝路海运:谱写新时代经贸合作篇章 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重要支点,厦门港依托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积极打造“丝路海运”品牌,成为连接中国与沿线国家的重要贸易通道。代表们了解到,如今的厦门港已开辟多条丝路海运航线,通过港口互联互通、贸易便利化等措施,重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盛况。 截至2024年底,厦门港共有生产性泊位184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82个。2024年货物吞吐量2.1亿吨,其中集装箱1255万标箱,成为“丝路海运”建设的主要依托。 厦门港的这些发展成就,不仅体现了中国港口建设的高水平,更彰显了中国在新时期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通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服务质量

天时周刊融媒体
10月18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丝路华媒见证莆田新篇:从生态治理到产业跃升的绿色跨越
【天时周刊报道】在深入探访莆田木雕、红木家具与历史文化遗迹之后,2025年10月17日,参加“2025海丝华文媒体发展论坛”暨华媒福建行活动的五十余位海内外华文媒体代表继续走进莆田,围绕城市生态治理、产业创新与区域品牌建设展开新一天的调研,感受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高质量发展中的现代活力。 水上巴士:木兰溪治理成果的生动缩影 代表们乘上“水上巴士”,沿莆田城市绿心北洋片区缓缓而行,这条生态航线贯通绶溪公园、玉湖新城与白塘湖,总长度约24公里,是莆田市委、市政府实施“莆阳开春、开河、开街、开村”系统工程的重要成果。航线通过清淤疏浚、桥梁改造、绿道建设与水岸环境提升,重塑了“水道相通、景观相连、行游相宜”的江南水乡风貌。 船行碧波间,代表们目睹了木兰溪综合治理带来的生态之美。沿岸绿意绵延,荔枝林带郁郁葱葱,传统民居与现代社区和谐共生,展现出“水清、岸绿、景美”的城市图景。作为全国首批示范河湖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木兰溪的治理成效不仅是莆田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更成为中国城市河流治理的典范。 三棵树涂料:

天时周刊融媒体
10月17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丝路华媒走进湄洲岛:探寻妈祖文化的两岸情缘与世界回响
【天时周刊报道】 2025年10月15日,随着“2025海丝华文媒体发展论坛”在福州圆满落幕,来自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的56家丝路华文媒体代表共同前往妈祖故里——福建湄洲岛,开启了一场深具意义的文化寻根之旅。这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探访,感受妈祖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瑰宝的独特魅力,及其在连接两岸、沟通世界中的重要作用。 天妃故里:追溯妈祖文化之源 代表们首站抵达天妃故里遗址公园。这里保存着妈祖诞生的历史记忆,通过复原场景和文物展示,生动呈现了妈祖林默从凡人女子成长为“海上女神”的历程。园内古意盎然的建筑与妈祖扶危济困的传说相互映衬,让参观者感受到这一信俗深厚的历史底蕴。 随行的民俗表演展现了妈祖信俗中的祈福仪式,舞者以灵动的姿态演绎传统礼仪,吸引代表们驻足记录。活动还特别准备了当地特色的妈祖面,每一道配料都蕴含着平安吉祥的寓意,体现了妈祖文化中“慈爱济世”的精神内涵。 妈祖源流博物馆:梳理千年文化脉络 在妈祖源流博物馆,代表们通过七个主题展厅、四百余件文物和现代多媒体技术,全面了解了妈祖文化从形成到发展

天时周刊融媒体
10月16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海丝华媒代表齐聚榕城 为福建文旅国际传播献策出力
【天时周刊报道】10月14日,2025海丝华媒福建行文旅专场活动在福州海丝国际旅游中心举办。 本次活动邀请了来自五大洲28个国家和地区56家丝路华媒代表出席,聚焦“海丝”核心区建设与“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文旅推介、主题分享、参观交流,搭建起一座联通中外、沟通侨心的文旅桥梁。 活动现场,与会嘉宾共同观看了福建文旅推介宣传片。影片以“打开福建”为创意核心,从山海交响到文脉传承,从茶香古韵到福味满城,带领大家沉浸式感受“清新福建”的无限魅力。 在推介环节,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对外处副处长颜海青以文旅为轴,铺开了一幅“清新福建”的立体画卷,向与会嘉宾推介福建丰富的文旅资源与精品线路。福建拥有众多世界遗产与优质景区,自然与人文景观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多元文化交融,非遗资源独具魅力。物产丰饶,福茶、福菜享誉中外。交通便利,入境游政策红利释放,旅游市场快速增长。福建正全力推动文旅业高水平开放与高质量发展,诚邀全球游客与投资者共赏福山福水、共享发展机遇,让“清新福建”走向世界。她表示,来自全球的华文媒体集聚福建,

天时周刊融媒体
10月15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56家丝路华媒负责人聚福州,探“海丝”核心区文化传播新路径
【天时周刊报道】10月14日下午,2025海丝华文媒体发展论坛主题分享会在福州海丝国际旅游中心举办。来自五大洲28个国家和地区56家丝路华媒负责人等出席活动,聚焦“海丝”核心区建设与“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文旅推介、媒体分享与互动交流,搭建起一座跨越山海、联通世界的文化桥梁。 现场播放福建文旅推介宣传片 活动现场,与会海丝华媒负责人观看了福建文旅推介宣传片。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对外交流处副处长颜海青向来宾推介了福建丰富的文旅资源与精品线路,展示了福建自然山水与人文底蕴交相辉映,共同构成面向世界的、不可复制的旅游魅力与血脉传承。 在主题分享环节,围绕如何以媒为桥,对外讲好福建故事、凝聚侨心侨力、推动中外文明互鉴等议题,来自华人头条、福建国际传播中心、福建侨报、澳大利亚澳视传媒、韩国新华报社、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等6家媒体代表分享了各自的实践与思考。 华人头条创始人、董事长黄其旺 华人头条创始人、董事长黄其旺分享了华文媒体作为 “文化使者”与“信息桥梁” 的独特价值。身处异国他乡,他深感祖国的繁荣强大,是

天时周刊融媒体
10月15日讀畢需時 5 分鐘


2025海丝华文媒体发展论坛在福州举行
【天时周刊报道】10月14日,2025海丝华文媒体发展论坛在福州举行。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彦,中国外文局副局长谢刚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福建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主任肖华鑫主持。 本次论坛是由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福建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福建省人民政府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办的,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承办、华人头条执行。来自五大洲28个国家和地区56家丝路华媒代表等参加论坛。论坛以“数智赋能华媒 创新驱动变革”为主题,围绕如何在数智时代深化媒体融合,提升国际传播效能,面向世界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进行交流研讨。 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彦 张彦在致辞中指出,海外华文媒体自诞生之日起,就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为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福建将深入践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和全球治理倡议,发挥海丝、华侨等优势,与广大华文媒体携手合作,强化互联网思维和数智赋能,鲜活生动地讲好中国故事福建篇章,进一步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天时周刊融媒体
10月14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丝线绣雪山,弦音传千年!肃北非遗在草原上“活”出新生机
【天时周刊报道】“针脚要藏在纹样里,就像传统藏在生活里。”肃北县非遗馆内,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娜仁其其格正示范蒙古族服饰刺绣技艺,丝线在绸缎上流转出雪山纹样。在这片草原上,祝赞词的吟诵、马头琴的弦音、服饰的针脚共同编织出非遗传承的鲜活图景。...

天时周刊融媒体
10月13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破解西藏水稻种植“密码” 高原人民初尝大米丰收喜悦
【天时周刊】拉萨8月14日电 记者 赵延 “8月是水稻孕穗的关键期,不知道加查的水稻长得怎么样了?”远在河南学习的范春捆还是很关心当前水稻的长势,他思虑再三,还是定了8月10日回拉萨的机票,连夜赶到西藏加查县。 ...

天时周刊融媒体
8月15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我们在一起”——北京侨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圆满举行
【天时周刊北京报道】2025年5月20日,北京侨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在北京正大中心隆重举行。来自中国侨商联合会,市、区相关部门,部分省市侨商会,海外商协会和北京侨商会的350余名海内外嘉宾应邀出席活动。大家共同庆祝、共叙友谊、共谋发展,以庆典活动为契机,总结30年来北京侨商...

天时周刊融媒体
5月21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海外华文新媒体高级人才研修班在南宁举办:凝聚华媒力量 共传中华文化
【天时周刊报道】2025年3月16日至22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侨务办公室与广西中华文化学院联合主办的“海外华文新媒体高级人才研修班”在南宁市成功举办。来自全球14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位华文新媒体从业者齐聚广西,通过专题研讨与实地考察,深入探讨国际传播新路径,感受广西发展新气象...

天时周刊融媒体
3月22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马云重登舞台,中国民营经济迎来新春天?
【天时周刊记者万方报道】2025年2月17日,中国民营企业座谈会于北京隆重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亲临现场,与众多民营企业负责人代表共聚一堂,深入交流。在听取了多位民营企业负责人的精彩发言后,习主席发表了重要讲话,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

天时周刊融媒体
3月8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文化出海:让陶瓷文化成为“破壁者”
【天时周刊转自中新社】北京3月6日电 (记者 李韵涵)江西景德镇古称昌南,英文小写“china”意为瓷器,有着2000多年的冶陶史、1000多年的官窑史、600多年的御窑史。过去一年,景德镇积极拓展入境游,全年入境游人次同比增长103%。...

天时周刊融媒体
3月7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代表委员热议“China Travel”:迎“头回客”,让“客回头”
【天时周刊转自中新社】北京3月5日电 记者:张素 刘玥晴 李韵涵 “入境旅游持续升温”,被写入最新的政府工作报告。 在今年全国两会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副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刘结一提到,首个“非遗版”春节长假,过境免签政策带火“中国游”(China...

天时周刊融媒体
3月6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bottom of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