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探琼|洋浦经济开发区:自贸港“试验田”的产业崛起与开放担当
- 天时周刊融媒体

- 11月14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天时周刊报道】行走中国·2025海外华文媒体海南行系列报道(6)
11月10日,“开放新海南·活力自贸港——行走中国·2025海外华文媒体海南行”在海口启动。来自菲律宾、韩国、罗马尼亚、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家境外媒体,在海南展开为期6天的实地参访,作为活动参与媒体之一,加拿大《天时周刊》将推出系列专题报道,以多元视角深度感知海南自贸港的发展脉动。
“行走中国·2025海外华文媒体海南行”采访团12日走进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从中国石化海南炼化公司的现代化生产车间到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的繁忙泊位,这座改革开放“试验田”的产业实力与开放热潮,给采访团留下了深刻印象。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家境外华媒代表,在此探寻自贸港建设的“洋浦密码”。

作为海南自贸港的核心产业承载区,洋浦经济开发区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采访团首站探访的中国石化海南炼化公司,便坐享这份地理红利——地处洋浦,既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油气加工储备基地,更是南海油气资源最近的接驳点,天然深水良港的加持让油气运输畅通无阻。在能源产业高度发达的加拿大,这样“资源+港口”的产业布局并不少见,但海南炼化的运营效率仍令人惊叹。
“以约2200人管理近500亿元资产,实现年销售收入800亿元,人均劳效稳居行业前列。”公司负责人介绍的运营数据,让采访团成员纷纷驻足。这份高效源于独特的管理模式:秉持“严、廉、实、干”理念,推进“大部制、扁平化”改革,建立高效激励约束机制,以“10部室+11运行部”的精简架构,实现了炼油、芳烃、烯烃、聚酯、橡胶全链条发展——这也是中石化21世纪新建炼厂中唯一达成全链条布局的企业。


技术突破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底气。2013年,首套国产化芳烃装置在这里投产,一举打破欧美长达40年的技术垄断;2023年,百万吨乙烯项目一次投产成功,如今已形成920万吨/年炼油、160万吨/年芳烃、100万吨/年乙烯的雄厚产能,配套1200万立方米仓储和4000万吨/年码头吞吐能力。更难得的是,企业实现了“高效益”与“绿色发展”的双赢:以仅占洋浦20%的环保排放,贡献了园区65%的工业产值。截至2024年底,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近9000亿元,纳税超1300亿元,连续十八年位居全省第一,“五一劳动奖状”“绿色工厂”等荣誉实至名归。

如果说海南炼化是洋浦产业的“硬核引擎”,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则是自贸港开放的“重要窗口”。这座国家级国际枢纽海港,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关键航运节点。2022年4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指出,要推动港口发展与洋浦经济开发区、自由贸易港建设相得益彰,更好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一带一路”建设。如今,这一指示精神正转化为港口蓬勃发展的生动实践。
站在码头观景台远眺,巨轮穿梭、桥吊林立,一派繁忙景象。码头负责人介绍,这里地处北部湾中心,是海南条件最优的深水良港,也是中国距东盟最近的集装箱枢纽之一,航线网络已覆盖东盟、西非、南美等多个地区。自2016年投产以来,码头规模不断扩大,现有岸线1482米,年设计通过能力360万标箱,2024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00万标箱,同比增长9%。
扩建工程的推进更彰显发展雄心。据了解,码头扩建后总岸线将达1970米,新增多个万吨级泊位,年通过能力将跃升至500万标箱。航线拓展也在紧锣密鼓推进中,目前已累计开通航线57条,未来计划延伸至日韩、欧洲等区域,加快打造面向RCEP和印度洋的航运物流枢纽。


以上图片均由中新网提供
《天时周刊》官网站
我们一起看世界!

《天时周刊》隶属于加拿大天时传媒公司,英文名Multicultural Herald ,是加西地区唯一中英双语刊物。报道范围涉及加拿大三级政府,受众范围覆盖埃德蒙顿、卡尔加里、温哥华、维多利亚、多伦多等多个主要城市。天时传媒荣获国际华媒联盟理事单位,2023年成为国务院侨办“海外媒体论坛”受邀单位、博鳌论坛女性文化品牌国际影响力受邀海外媒体单位。2022年,天时传媒被加拿大多元文化联盟授予年度媒体进步奖和优秀记者奖。2023年,天时传媒拍摄的纪录片《竞选之路》(英文名《Candidate》)荣获 2023 北美国际青年电影节纪录片提名奖、2023年世界电影节特殊贡献奖。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