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周刊社长中国行:一颗李广杏里的山河
- 天时周刊融媒体

- 7月7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已更新:7月9日
【天时周刊甘南行甘肃报道】当甘肃弥漫着浓郁的杏香时,作为“行走中国·报道中国”——2025海外华文媒体甘南行活动的一员,天时周刊的旅程从黄河畔的兰州城开启。白塔山的影子斜斜地映在浊浪里,羊皮筏子载着日光漂向下游。来自敦煌戈壁的李广杏,那标志性的金黄从街角的果摊、老农的柳条筐,甚至黄河母亲雕塑的掌纹间蔓延开来,给整座城添上甜蜜的色彩。今年产量低,品质好的杏子出园价高达30 - 40元每斤,却依旧挡不住人们对这“水果之王”的喜爱。

同行的姑娘给了我一颗李广杏,果皮泛着高原日光淬炼出的蜜色,光滑又脆韧。轻轻咬一口,丰盈的汁液瞬间迸溅,那纯粹的、几乎没有酸涩味的高甜,仿佛在舌尖炸开一个浓缩的盛夏。这时,更能理解余秋雨说的兰州是“粗粝与柔情糅合的浪漫”了——千年前传说与李广将军结缘的杏树,早已在黄土坡塬上长成倔强的象征。
在皋兰山下的村落间穿梭,村妇蹲在渠边淘洗李广杏,水流带着杏香汇入黄河。茶摊上的三炮台盖碗里,杏干在冰糖与春尖茶汤中慢慢舒展,沉浮间宛如一段微缩的西北时光。卖杏老翁的皱纹里藏着沙砾与季风的故事:“这杏子啊,等不及就酸,等得住才甜。”他的话飘散在风中,和着杏香。

此次前往甘南,逆流而上探寻诸神栖息之地。唇齿间敦煌李广杏的余味,竟成了我们丈量山河的标尺。
山河如同杏子,需要怀着虔敬之心去探寻。

余秋雨说这里,“把生之热烈刻进每粒沙、每滴水”,而我们的这次旅程会在甘南的星光下续写一颗杏的故事。等返程回到兰州,用桑科草原的风焙茶时就会明白:爱上一座城,也许只因一种水果的味道;而眷恋这片山河,是因为它让每一个漂泊的灵魂,都找到了归宿。






留言